<<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案例   萧雷退学事件

萧雷是上海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校去出家,而且希望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面去修炼。他的同学感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理是正常的。

    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父亲萧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此次到上海,连衣服鞋子都是借别人的,因为他没有体面的服装。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萧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然而,萧雷最终还是独自去了九华山。

    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心理医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原来萧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度过,清泉、幽谷和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而大上海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令他头昏脑胀,难以忍受。在不适应上海环境的同时,又看了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于是萌发了到清凉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

    萧雷在九华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当然,这种情况很个别。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

【案例资料来源:

http://www.jxnu.edu.cn/jgsz/jx/jingpinkc/sxddxy/dzja/ja02.htm]

 

 

1.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美 德里克·博克 著   徐小洲  陈军 译        浙江出版社   200112月版

2.大学之理念        金耀基        三联书社  200112月版

3.现代大学理念建构   扬寅平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8月版

4.大学精神           杨东平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38月版

5.大教育学           张人杰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12月版

6.大学学习学         郝贵生        人民出版社      200111月版

7.十九扎         朱青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月版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时代主题和基本国情

当今世界的形势特点: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主题;

2、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3、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的基本国情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生存条件的总和。国情的基本方面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深刻地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明确肩负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含义是: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二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人口众多。过去我们认为“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度无节制生育。马寅初先生提出“计划生育”时,曾受到严厉的批判。当我们认识到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人口众多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GNP、人均GNP其次,资源较少。“地大物博”的说法纯属夜郎自大(耕地面积、水资源、石油等)再次,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贫困落后,毕业生找工作皆“孔雀东南飞”,这种不平衡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困难。贫困地区的发展急需人才,而恰恰贫困地区的环境又留不住人才,陷入“恶性循环”。越发达的地方积聚的人才越多,呈现“马太效应”。许多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下岗、失业、贫富分化等)有问题就有机遇,有机会,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把握它。

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小平同志大力强调的,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100年不动摇。二十年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再辉煌离不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前途离不开改革开放,发展,只有发展,中国才能繁荣富强。

    (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大学生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使中国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彻底改变我国落后的局面,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下去,这是跨世纪一代大学生的责任。

所谓“开来”,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新世纪里成长的年轻一代大学生一定会带着党和人民的厚望,继承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其次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面临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出现了划时代的飞跃,相继出现了以原子核裂变为基础的能源革命、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革命,等等,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当代科技革命的显著特点,一是各门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趋向综合,二是科学技术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四是科学技术的商品化。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取决于高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情况下,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积极回应国际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二是国际敌对势力的挑战。几十年来,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攻势虽是几起几落但始终未改其衷。他们在经济上实行制裁,政治上诱压兼施,思想上极力渗透。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韬光养晦的策略,要善于守拙,决不当头,另一方面要努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头脑清晰、保持警惕,并应主动回应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图谋的挑战。

  总之,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两个挑战,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挑战。迎接两个挑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需要党和人民作出不懈努力,更需要青年一代以实际行动担负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

 

3)大学生做文明表率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不仅拥有投身物质文明建设的义务,同时也有为精神文明建设献身的责任。由于我国大学生是众多人口中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少数,故大学生内在地承担着创造精神文明、传播精神文明的使命,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理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才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根本要求,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亦即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它是对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水平作出的规定,是学校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也是大学生应当努力达到的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成才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学生的自我心愿。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对大学生的“五点希望”,即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五个成为”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和素质要求的核心。为此要坚持和实践“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854,***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和全国各界青年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希望:

   第一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即首先要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成才的重要前提;同时还要把求知与树德结合起来,注重思想修养和陶冶情操,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果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才便是一句空话;没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掌握的知识便不能很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第二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即不仅要努力掌握书本知识,完成大学的各类学业,这是实现人类文明世代薪火相传的需要;而且要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完成理性到感性的再次飞跃,这是古往今来事业成就的基本经验。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只能使自己处于极低的感性层次;如果脱离社会实践,理论知识就会失去发展源泉和运用目的,青年大学生就不可能锻炼成长。

   第三要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即既要憧憬美好的明天,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和遐想,这是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优点;又要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如果没有远大抱负,就会成为碌碌无为的庸人;离开了祖国人民的事业,自身的价值不仅无法实现,并且终将一事无成。

   第四要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即青年大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不断进取,这是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又要有脚踏实地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鼓舞,人生的奋斗就会因失去精神支柱而功败垂成;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朵不结果实的徒有其表的花朵。

   总之,青年大学生要实现成才目标就必须坚持和自觉实践四个统一要求,做到广博知识和高尚道德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胸怀大志和脚踏实地结合,只有这样,由四个结合达到四个统一,最终实现成才目标和达到成功彼岸。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1、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离开了创新,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古今中外,有出息、有作为的民族,永远是在不断创新中前进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之所以延绵不断,奔腾向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代代批判继承,代代创新发展。

2、 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我们行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是复杂的社会活动对一个人的素质提出的一条起码的要求,也是确保社会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一个优秀的人才,其非凡的应变能力,往往就表现在对一些复杂的“突发事件”和“非规范问题”的果断处理上。从复杂的计划的修订,到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的处置;从微妙的工作活动的安排,到举足轻重的经济谈判等等都需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

3、 具有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将更加深入,开放将更加扩大,经济将更加发展,民主将更加健全,科教将更加进步,文化将更加繁荣,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法治、诚信的环境,完善诚信的制度。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法治、诚信建设愈益成为一项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生要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模范。

n        案例资料2:刘勇事件

从醉心自我到自我毁灭------北航学生刘勇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大学一年级-------出人头地的表现.刘勇上中学时是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上大学后由于受人性自私论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出人头地的思想开始萌发.他在日记中写到:”不求垂暮之年衣锦还乡,但求少年之春鹤立鸡群”,”我是奔着航空部长才报考管理系的.”他在回顾大学一年级的生活时写到:”唯一令我欣慰的事,我开始正式自我了.”

大学二年级------权利欲的萌生.公司热的熏陶下,刘勇主办了一个大学生信息与开发中心”,自任总经理,还任命了七八十个部长,并扬言:”我的信息中心要囊括北航一切学生团体,他们都是我的从属.”

大学三年级------人生哲学逐步形城.这时,他读了一些当代西方哲学著作,他推崇存在主义者萨特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欣赏尼采哲学中我即太阳的思想,逐步形成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他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哲人世语-----一个自由人的内心独白>>,充满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唯我主义意识.他这样写到:”你崇拜谁?---我自己如果世人要问:谁说过我是伟大的?没有人,正是我!”

大学四年级------自我毁灭的结局.这时刘勇已经五门不及格,他眼看着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设计的道路走不通了,他感到绝望.他曾多次说过:”不流芳百世,几遗臭万年””如果正常的途径不能出名,就杀死一个无辜者最后他残忍的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女同学后畏罪自杀,从醉心自我到自我毁灭.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我的大学怎样上?学什么?如何学?

――在大学里,要处理好哪几对关系?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重点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

一、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006年3月4日,***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观》      《求是》2006年第9

这段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指: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刮宫,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抵制和反对一切损耗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要自觉增强法纪意识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纪律,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干扰公共秩序、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就要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实务真、自强不息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

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

1、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

2、“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3、“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 “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所以,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

1】要坚持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

2】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3】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重点,全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